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西园动态

版纳植物园第8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结束

发布时间:2016-11-22
来源:科学传播与培训部

  1120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8届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举行独立课题报告会及闭幕式,宣告为期六周的培训班顺利结束。  

       独立课题报告会邀请了版纳植物园综合保护中心群落生态与保护研究组长暨培训班核心教师Kyle Tomlinson博士和Mareike Roeder博士动物行为与环境变化研究组成员张明霞博士、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森林生态学研究组成员暨培训班核心教师Aki Nakamura博士、土壤生态学研究组组长杨效东博士、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研究组组长范泽鑫博士及成员林华博士、恢复生态学组宋亮博士以及版纳生态站副站长陈辉博士担任评委。根据评委打分,最优课题为由香港大学Yu-Ying Luo、印度尼西亚安达拉斯大学(Andalas University)Ade Prasetyo Agung 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Dissanayake Mudiyanselage Naveen Jayalal Dissanayake 共同完成的课题“Colour-cue based training and memory in a jumping spider - Siler semiglaucus (Aranaea: Salticidae) 

  报告会最后各位评委为所有学员颁发了培训班证书及最优课题证书。培训项目协调员刘景欣祝贺大家圆满完成培训并取得优异研究成果,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取得更多成绩、保持联系,在科研上互相帮助,为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作出贡献;同时感谢各位授课老师的付出,感谢各位外单位学员尤其是外籍学员给版纳植物园带来各国的文化,欢迎各位学员以后来版纳植物园攻读学位。

       “高级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野外培训班”为版纳植物园于2009年发起的年度培训项目,旨在利用版纳植物园雄厚的专家班底及云南丰富的生态资源,对国内外生态及保护方面的青年学者,尤其是在热带亚洲开展相关工作的的研究生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集中培训,促进该地区研究者交流与合作、培养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化人才、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播。培训班采取课堂与野外考察相结合方式的进行,邀请中外的资深生态学保护学专家授课和指导学生野外实践。培训班整体由三部分组成:1) 授课,采取讲座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 独立课题,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课题小组方式进行;3) 课题报告会,各个小组对各自的研究成果以学术会议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并接受评委的考核。

  此次培训班经过4月左右的筹备共收到来自11个国家的27个单位的有效申请79份,经过认真审阅申请人的材料,最终确定了来自10个国家的20个单位的39名学员,其中包括中国籍11人、缅甸籍7人、泰国籍6人、印度籍3人、尼泊尔籍2人、菲律宾籍2人,另有澳大利亚籍、孟加拉国籍、印度尼西亚籍、日本籍、老挝籍、马来西亚籍、斯里兰卡籍、美国籍各1人。培训班主要讲授了物种分布模型、气候变化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入侵生态学、土壤生态学、数据统计、R软件、实验设计林冠生态学研究方法、昆虫调查方法、蝙蝠生态学及调查方法、植物功能性状、植被调查方法;进行了生态摄影、iNaturalist应用、科技论文写作、PPT制作及演讲技能、红外相机、无人机、智能手机APP、热感相机等在保护生物学与生态研究方面的应用和实践;参观了林冠走廊、20公顷长期监测样地、森林吊塔、石灰山森林植被;之后自由组合成9个小组开展了独立课题研究。

  本次培训班授课老师共21位其中17位为版纳植物园科研人员,3为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位来自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另外还有约20位版纳植物园在读学生及职工在培训班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了大力协助。培训班的顺利举办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省林业厅、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其勐腊保护所和勐仑保护所、版纳植物园生态站及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热心协助和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培训班学员合影

本文作者:刘景欣

责任编辑:玉最东_151c5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