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技术中心 >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版纳园中心实验室派员考察中科院植生所及逆境中心人工气候室

发表日期:2015-10-19  王力  打印  放大 缩小  【关闭

  20151012日,版纳植物园中心实验室王力和胡开伦在上海考察了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科院逆境中心的人工气候室,并和植生所气候室主任陈金星研究员探讨了气候室的建设经验。 

  1012日上午,在陈金星研究员及其助手的带领下,王力和胡开伦参观了植生所气候室的人工、自然光照气候培养室和计算机中心控制室。培养室所种植的植物及农作物种类多样,包括玉米、西红柿、棉花、拟南芥、水稻、树苗等等。室内的植物长势良好。 

  该气候室可对温度、湿度、光照、风速等参数进行精确控制。其工作人员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出若干灯光组合(如钠灯-卤素灯组合,日光灯-LED灯组合)和自然光-人工补光技术,使气候室可以模拟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太阳光谱曲线及合适的光照强度。该气候室每间培养室的高度较高,灯具能耗小,且通风良好,使得室内的温湿度较少受到灯具散热的影响。该气候室采取巧妙的底部通风设计,使用户在室内无明显的风吹感觉,如同置身于真正的自然环境之中。植物盆栽中多余的灌溉水还可以通过通风地板的孔洞排走。该通风方式既保证了室内空气的全面、均匀流通,又对植物生理、生态功能没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不仅降低了叶面的水分蒸腾效率,还保证了授粉的正常进行。 

  1012日下午,王力和胡开伦参观了位于辰山植物园旁的中科院逆境中心近期建设完成的人工气候室以及移动人工气候室。该中心的气候室为陈金星研究员协助建设。其移动人工气候室为集装箱型,可以使用交通工具对其进行整体运输和搬迁。当移动气候室搬运至合适的场地后,仅需通水通电,即可正常运行。待实验完成之后,气候室还可以运至别处。该类气候室的产生为试验场地紧缺的用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考察期间,陈金星研究员还与王力及胡开伦讨论了植生所气候室建造中的技术经验,听取了版纳园人工气候室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版纳园气候室的改造方案提出了若干中肯、有益的建议。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人工气候室建成于2004年,总建筑面积达4700m2。气候室大楼共四层,其中可控环境面积为1800 m2,共包括95个可控环境单元。其主要组成单元包括:(1)人工气候室BA计算机控制中心,(2)人工光照培养间,(3)自然光照培养间,(4)架式培养间,(5)可变光谱培养间,(6)密闭循环气体培养间,(7)低温种子库,(8)连栋自控玻璃温室。气候室控制系统由集中供能冷热系统、再回收供热节能系统、集散空气调节系统、模拟组合补光系统、计算机现场控制系统和动力驱动互备系统等组成。该气候室自建成以来,系统运行稳定、环境参数控制精确,为科学实验提供了适宜的特定模拟环境,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重要的科研支撑平台。(王力撰文) 

植生所人工气候室大楼

植生所人工气候室内合影

植生所人工气候室培养间1

植生所人工气候室培养间2

植生所人工气候室培养间3

植生所人工气候室培养间4

逆境中心人工气候室培养间

逆境中心移动人工气候室

附件: